直貢噶舉「日月吽標幟」,分外、內、密、究竟四層。
外
紅日代表密勒日巴如日之心子岡波巴;白月代表密勒日巴如月之子惹瓊巴,具有噶舉導師加持行者之意義。在空行母送給直貢噶舉覺惹家族始祖南淨嘎波之聖禮中即有此「日月吽」之印章,此為天神之寶物,為直貢噶舉歷代最密之印,保護行者免於病災魔障之侵擾,歷史上此事不可勝數。
內
直貢噶舉「日月吽標幟」,分外、內、密、究竟四層。
外
紅日代表密勒日巴如日之心子岡波巴;白月代表密勒日巴如月之子惹瓊巴,具有噶舉導師加持行者之意義。在空行母送給直貢噶舉覺惹家族始祖南淨嘎波之聖禮中即有此「日月吽」之印章,此為天神之寶物,為直貢噶舉歷代最密之印,保護行者免於病災魔障之侵擾,歷史上此事不可勝數。
內
|
|
仁波切於1921年出生於西藏直貢地區,從小在西貢替寺出家,稍長進入直貢噶舉太陽花園佛學院求學5年,圓滿研讀顯教13部大論,後來,依止直貢替寺關房指導上師大成就者巴瓊仁波切(1901-1988),閉關修行12年,得到大手印的成就,即相等於和佛法中所指的大澈大悟,明心見性的修持境界! |
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年前三轉法輪,留在娑婆世界有大乘、小乘佛法,其中小乘佛法南傳到泰國、緬甸等地後,即成為後人所稱的南傳佛法,北傳的佛法就被稱為大乘佛法。
大乘佛法依修行的方式又分成以經藏為主的顯乘,又稱為波羅密乘,即一般國人所稱的顯教,顯乘修習佛法,由凡夫程度到成佛所需時日,依經典記載需三大阿僧祗劫,數以萬年計;而以續藏為主的密乘,又稱為金剛乘,即國人所說的密教,由於修行的方法有別於顯乘,由凡夫到成佛,快的話,即生就可以成就,慢的話,十六世就圓滿了。顯乘和密乘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修習方法上的快和慢,而二者的相同之處都在於以「菩提心」和「空性」為不可或缺的基礎。
密乘一般分為唐密、東密、藏密三支,唐密流傳的地區以中國大陸為主,但是自從唐武宗滅佛之後,唐密已失傳,而日本高僧空海在唐朝學到了唐密之後,東傳到日本發揚光大後,被稱為東密。由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士、阿底峽尊者等人傳到西藏地區發揚光大的就被稱為藏密。
密乘共有四大傳承,即格魯(黃教)、薩迦(花教)、噶舉(白教)、寧瑪(紅教)四大傳承。
|
法王傳記(From the Heart of Tibet)由格如柏博士(Elmar R. Gruber)所撰寫,他是德國的心理學家、神識研究者、也是澈贊法王的學生。這本傳記篇幅厚達432頁,內容詳實描述 法王從轉世認證一直到現在所經歷的傳奇與故事,並且廣泛蒐羅 法王所經歷時代的政治、宗教、社會、文化背景。格如柏引用了很多難得一見的圖片,文筆生動且引人入勝,文章則以年代順序,完整鋪陳出 法王傳奇般的經歷、獨特魅力的人格、以及仰之彌高的成就。
傳記著作歷時三年,耗費無數小時作者從 法王親口敘述,也從許多曾經跟隨法王身邊的仁波切、喇嘛、侍從、出家眾等人口中一點一滴勾勒出發生在 法王身邊的種種事蹟,當中有些人甚至曾與 法王的前世直貢怙主 喜威羅卓有過接觸。作者也訪談 法王的家人、法王在西方國家的學生、弟子、法王的朋友;當然也訪談知名的奧地利登山家海因利希‧哈爾,他是『在西藏的七年』一書的作者;哈爾逝世於2006年,他曾經在 法王家族拉薩察榮家作客,正巧恭逢 法王被認證為第37任直貢噶舉法座持有者的殊勝因緣!
格如柏說,主要是 法王令人驚嘆的記憶,才有幸將很多 法王親身經歷的事件、遭遇巨細靡遺的還原出來,尤其是從尚未發生到經歷文化大革命劇變的年代,當時 法王正就讀於拉薩中等學校。這本傳記,敘述著一個不凡生命的歷程,時間橫跨以佛教為本的雪域城邦之時、中國的佔領與壓迫、逃難與流亡的歲月等。書的內容也對直貢傳承數十年來所遭遇的轉折、重新凝聚、以及 澈贊法王以殊聖佛法事業令法脈再度興旺的歷史,理出可循的脈絡。
崇高的 達賴喇嘛在這本傳記的引言寫著:
「對於這本書的出版,我很是歡喜,它可以讓廣大世界的讀者了解直貢法王 澈贊仁波切不平凡的一生,他豐富的經歷,涵蓋了古老西藏的生活文化、歷經艱困的歲月、以及努力保護與提倡所有藏人念茲在茲的價值並獲得成就。所以,我不僅祈願 仁波切長壽與健康,也深信眾人定能從他已成就的事業中獲得希望與啟發。」
若想了解更多有關本書的資訊,讀者可以造訪作者的德文網站。本書也正在進行英文版的翻譯,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出版。
寂天菩薩傳
——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
在漢傳佛教中,寂天菩薩的事?知之者甚少。宋朝雍熙二年(西元985年)天息災譯師曾譯《入行論》為《菩提行經》,題為法稱菩薩造,文字艱澀難懂,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。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,此論已有隆蓮法師、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,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?,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。
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,有七種稀有傳記,如頌云:「本尊生喜住爛陀,示?圓滿破諍辯,奇異事?與乞行,為王降伏諸外道。」
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,原名寂鎧,父王名善鎧。他從小信仰佛法,恭敬三寶,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,常給他們財施等。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,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、技藝。在瑜伽師「古蘇嚕」座前求得《文殊銳利智成就法》,通過精進修持,親見本尊(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、阿底峽尊者等,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。阿底峽尊者在《菩提道燈論》的講義中寫過:「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,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。」另一名叫布紮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)。後來,善鎧國王去世,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,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,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,夢中,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,對他說:「唯一的愛子啊,這是我的寶座,我是你的上師,你和我同坐一座,是不應理的。」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,以開水為他灌頂,太子問度母為什?用開水為自己灌頂,度母回答:「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,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。」寂鎧太子醒後,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,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,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。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,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,只有不斷祈禱聖尊,到了第二十一天,進入了一處森林,饑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,正準備飲水,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,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,而應該享用淨水,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,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,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,女子是度母化現。太子飽飲了甘泉,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,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(第一種稀有傳記畢)。
繼後,寂鎧去遊歷東印度,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,當時,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,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,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。有段時間,寂鎧給國王當護衛,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,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,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:「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,大王要是不信,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,根本護衛不了國王。」五獅王疑信參半,便要求寂凱出示寶劍,寂鎧對國王說:「國君啊,這樣做會傷害你的!」可是國王成見已深,強令取出寶劍,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,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,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,眼珠當時彈出落地,疼痛、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,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、皈依,大師便加持五獅王,使其左眼復原。有了這次事件,五獅王心意轉變,完全遵大師之教言,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,弘揚正法。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,有多種說法,但無論如何,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后,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(第二種稀有傳記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