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年前三轉法輪,留在娑婆世界有大乘、小乘佛法,其中小乘佛法南傳到泰國、緬甸等地後,即成為後人所稱的南傳佛法,北傳的佛法就被稱為大乘佛法。

大乘佛法依修行的方式又分成以經藏為主的顯乘,又稱為波羅密乘,即一般國人所稱的顯教,顯乘修習佛法,由凡夫程度到成佛所需時日,依經典記載需三大阿僧祗劫,數以萬年計;而以續藏為主的密乘,又稱為金剛乘,即國人所說的密教,由於修行的方法有別於顯乘,由凡夫到成佛,快的話,即生就可以成就,慢的話,十六世就圓滿了。顯乘和密乘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修習方法上的快和慢,而二者的相同之處都在於以「菩提心」和「空性」為不可或缺的基礎。

密乘一般分為唐密、東密、藏密三支,唐密流傳的地區以中國大陸為主,但是自從唐武宗滅佛之後,唐密已失傳,而日本高僧空海在唐朝學到了唐密之後,東傳到日本發揚光大後,被稱為東密。由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士、阿底峽尊者等人傳到西藏地區發揚光大的就被稱為藏密。

密乘共有四大傳承,即格魯(黃教)、薩迦(花教)、噶舉(白教)、寧瑪(紅教)四大傳承。

「噶舉」是藏音,譯為中文即是「語傳」之意,如士觀所言:「此派是以領受語旨教授而為傳承的緣故」。直貢噶舉是噶舉(白教)的傳承之一。

直貢噶舉在教法與修行上有一獨特傳統,係由代代上師相傳而無間斷,無數的尊者及男女瑜伽修行者皆經悟道與修行而得到成就。從最早的法身佛金剛總持,傳至帝洛巴尊者(西元988年~1069年),再傳至納洛巴尊者(西元1016年~1100年),納洛巴尊者一為國際聞名那瀾陀四北門住持的班智達。後經西藏馬爾巴羅雜瓦(羅雜瓦是大譯師之意)數度前往印度求法於納洛巴、梅季巴等諸大成就者尊前,師事納洛巴祖師前後約十餘年之久,而盡得其法,並由納洛巴指定其為佛法的攝政者-及法系嫡傳法子之意。馬爾巴祖師返回西藏後,傳法給密勒日巴(西元1052年~1135年),他被尊為西藏無上成就大聖尊,他的傳記及十萬歌頌是西藏文學及精神思想之精華。

密勒日巴有兩大弟子,如月之惹瓊巴、如日之岡波巴(西元1079年~1154年)。岡波巴大師是一位優秀的醫師,早期是「噶當巴」派的比丘,後來修習了阿底峽尊者的「道次第」,再從密勒日巴尊者修習噶舉派的拙火、大手印,教法合一,著成「解脫莊嚴保鬘論」,教化第子無數,從岡波巴所傳下之噶舉通稱為「達波噶舉」。

繼岡波巴祖師之後,達波噶舉的「四大」傳承之淵源分別由其弟子所創立,帕摩竹巴即為其一。帕摩竹巴是賢劫初佛拘留孫佛的無二化身。在釋迦牟尼佛某次的教導『三昧王經』的法會中,釋尊曾提到未來的五濁惡世中,宏揚此經最得力。當場釋尊問在座眾多弟子:「誰願意接受此責任?」結果當時月光童子舉手允諾:「在未來不論身毀命亡,我誓將弘傳此經」。但是,月光童子亦請求在場的諸大菩薩於未來世幫他護持正法,同時亦請求佛陀慈悲護持,佛陀答應月光童子此一請求。後來月光童子化為岡波巴,而釋尊所應允之慈悲護持,即是拘留孫佛的無二化身--帕摩竹巴。

當岡波巴尊者去世前,弟子們問到上師圓寂後,應依止何人?岡波巴指著帕摩竹巴說:「我死後,你們應依止帕摩竹巴,他的證悟和我沒有絲毫的差別。」

帕摩竹巴的弟子是不可勝數的,他主持帕竹寺院一共十三年,培育了不少有成就的弟子,就如直貢噶舉的初覺吉天頌恭(西元1143~1217)所言:「吉祥帕竹寺,百之泉水源。」帕摩竹巴的弟子中有五百人有金幢蓋頂(具德法師方可豎幢幡),在此五百人中,其中八人是最甚者,也就是著名的「聖八傳承」。

直貢噶舉:由覺巴吉天頌恭所創。
竹巴噶舉:由林熱白瑪多傑所創。
達龍噶舉:由達龍塘巴欽布所創。
超蒲噶舉:由仁布齊杰剎即滾舟熱巴兄弟所創。
亞桑噶舉:由格丹耶謝僧格所創。
葉巴噶舉:由巴普巴所創。
瑪倉噶舉:由竹透娘熱巴喔所創。
秀色噶舉:由棍登藏巴熱赤巴所創。

人稱緣起究竟直貢巴,誠敬究竟達龍巴,智慧究竟巴普巴,證悟究竟那普巴(即白瑪多傑)。帕摩竹巴於六十一歲圓寂時眾弟子隨侍在側,親見由上師帕摩竹巴心中射出一道光,光中含有如同黃金般的金剛杵射入覺巴吉天頌恭的心中-即直貢噶舉的初祖。

覺巴吉天頌恭(1143~1217)於37歲(1179)建立了直貢菩提寺,成為直貢噶舉派的主要法座、第一任直貢噶舉法王至尊吉天頌恭創教於今已經由35位證量成就的上師無間傳承,現任兩位領教法王是36任的瓊贊法王駐錫於西藏,37任澈贊法王駐錫於印度的強久林。直貢噶舉傳承清淨,實修、戒律嚴謹,最盛時期曾經有十八萬名出家眾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昆秋貝瑪 的頭像
    昆秋貝瑪

    直貢噶舉-慈悲喜捨

    昆秋貝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